北京智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郵 編: | 15810687836 |
電 話: | 4006-099-690 |
網 址: | xinchengzs.com |
公司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和盛大廈 |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8月13日發(fā)表題為《生產商和消費者說,食品追蹤系統只不過是個噱頭》的文章稱,中國人對他們的食品很挑剔——越新鮮越好——然而這些食品的來源并不總是很清楚。
報道稱,食品安全已經和環(huán)境污染、土地征用一起成為公眾最大的不滿來源。十年前,政府推出了對食品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手中的全程追蹤試驗項目。但即使是今天,這一方案的有效性仍令人質疑——在郊區(qū)大超市的生鮮食品專柜前,當你向超市員工詢問供應商信息時,他們的回答常常是含糊不清的。
報道說,食品追蹤系統應該能追蹤到生鮮食品或加工食品到消費者手上之前任何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和地點。這是西方國家的普遍做法。
商務部在2011年公布了追蹤肉類和蔬菜的規(guī)范。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其他食品的標準。
可追蹤食品有能在網上查到其信息的追蹤碼。一些高端產品還有能用手機讀取的二維碼。但是這些條碼提供的信息差別很大。
一些生產商和消費者稱,食品追蹤系統就是個噱頭。
生鮮食品零售商耿義軍(音)說:“在中國的貿易總額中,可追蹤生鮮食品所占的比例幾乎為零?!?
業(yè)內人士說,內地的食品追蹤體系往往并未提供食品生產、加工和包裝的具體信息,而僅僅是在食品上多貼了一些標簽而已,可能只是給出了產地農場的網址。
報道認為,數量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也需要政府的認證,而且這類食品應該是可以被追蹤的。但在北京市中心商業(yè)區(qū)的一家沃爾瑪超市,被檢驗到的有機食品只寫了商品名稱、數量以及生產廠家。
耿義軍說,有機食品認證應該是與追蹤體系相結合的,但是在申請過程中,農場是自己挑選樣品給政府進行檢測。
耿義軍說:“這種不專業(yè)的做法讓認證變得不可信?!?
香港《南華早報》8月11日發(fā)表題為《白白浪費中國的食品丑聞真可惜》文章稱,如果你身處中國的食品或餐飲行業(yè),丑聞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這是一個你不該錯過的機會。
下面就是幾個關鍵之處:
首先,食品丑聞不可避免。中國有大約50萬家食品加工企業(yè),其中約70%是小企業(yè)。中國的食品供應鏈極其分散,所以無良企業(yè)可以輕易地在這個鏈條的幾乎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入劣質的產品。
其次,新的規(guī)章制度起不到幫助作用。在中國,有大量關于食品標準的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問題是監(jiān)管太過復雜,企業(yè)多如牛毛,出售假冒偽劣或者質量低下的食品利潤又太過豐厚。新的規(guī)章制度也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文章稱,所以丑聞是改變市場份額的機會。當消費者無法信任食品質量的時候,他們會把注意力放在品牌上。這是一個長期的機會。例如,中國一些聰明的餐館近年來開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主動發(fā)起進攻,積極打造品牌的安全形象,營造健康、清潔、衛(wèi)生的形象。
食品丑聞還要求你快速應對。盡管大多數公司對丑聞的反應是閃爍其詞或者混亂無序,但經營良好的公司通常會立即道歉。它們會在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分鐘內登錄微博。它們開展自己的調查,立即關閉一些工廠,通常是在當天。這不僅是好的防守,同時也是有力的進攻。反應的透明和迅捷會強化作為一個負責任和安全的公司的形象。一次丑聞其實能從整體上強化你的品牌。
本文關鍵詞:食品安全 食品丑聞 食品標準